“毛姆在《刀鋒》的扉頁上寫道:一把刀的鋒刃難以越過,因而智者說其得救之道是困難重重的。”
站在首發起跑位置的王紅偉和其他精英跑者相比,稍顯局促。陌生的場地讓他對自己到底能跑出怎樣的成績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五盞信號燈依次亮起之后,王紅偉邁出了2019年的第一步。在諸多高手的夾擊之下,王紅偉還是迅速在第二圈就建立了領先優勢,和去年比賽的冠軍李偉一路并駕齊驅。直到最后一圈,王紅偉開始發力,逐漸甩開李偉,以1小時10分03秒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線。在2019年第一天就獲得了一個冠軍。
對一名普通學生來說,800米可能是他們在操場上所能完成的最長距離。但對2018年剛步入大一的王紅偉來說,完成800米的距離簡直易如反掌。已經練習場地跑6年的王紅偉2018年在教練的指導下,大膽嘗試從田徑賽道轉戰馬拉松賽場,他的終點這次被定在了2019蒸蒸日上迎新跑21.6公里外的賽道終點。
這次不大不小的跨界對王紅偉仍然是個挑戰。雖然對跑步已家常便飯,但完成這樣的跨界,王紅偉在身體上還是免不了要經受“苦行僧”式的磨練。
每天5點50分開始,王紅偉訓練已經開啟,“一直跑到7點20。”從他說出精準的時間結點來看,可能再多一分鐘的奔跑都會觸及身體的極限。但這樣枯燥的訓練一天還要進行兩次,下午3點到5點半,王紅偉又會繼續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時鐘一般平靜而嚴苛的時間表背后,年紀輕輕的少年內心波瀾涌動。
他和多數年輕的男孩子一樣,喜歡踢足球、打籃球,自認為羽毛球也打得不錯。是啊,在旁人看來,跟這些互動性和趣味性都極強的對抗性運動相比,一個人面對著環形無止境的賽道跑步該是多么無趣啊。不過王紅偉顯然并不在意這種看法,他把跑步這件事當成了人生中的調劑品,一塊分量十足的試金石。“體育運動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如果我把跑步這么困難的事情都堅持下來了,那人生中的其他事我也都能夠做好。”他輕描淡寫地說道,就像是毛姆筆下不被外界明白的拉里,在探尋真我的路上悟出了屬于剃刀的哲學。
但無論怎么努力,訓練中苦澀的味道還是不能完全剔除。最難克服的困難是什么?王紅偉想了想回答說:“早起訓練,早起比訓練困難。”也許每周150-170公里的訓練量對他來說已經變成了和吃飯睡覺一樣稀松平常的事情,即便這個距離可以在王紅偉的老家鄭州和開封之間跑上一個來回。但對他來說,這并沒有什么可以用來自我感動的價值。“為了備戰蒸蒸日上迎新跑每周還加大了訓練量,因為我想跑進比賽的前三名。”王紅偉說,“這次的距離比我之前跑的半馬距離還多了幾百米,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希望能跑進69分。‘’
王紅偉在2018年首次參加了一項半程馬拉松賽事,也是他目前唯一一次的半馬經歷。當被問到成績如何時,王紅偉不假思索地說出:69分11秒。當然我們更想了解的是他的名次,說到這里王紅偉卻頗有些不好意思地小聲說:“第一名。”
跟王紅偉交談,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是個十分坦誠而謙遜的人,對過往取得的榮譽和成績他談之甚少,只有真正觸及到跑步中關于競技的一方面,才會閃現出那種鋒芒。他回憶起多年前在鄭州參加市學生運動會的情形,據他描述,那是一場對他意義深刻的勝利,因為他終于將多年來追逐的背影甩在了自己的身后。
王紅偉說,在贏下那場比賽之后,自己仿佛有一道隱形的心墻被打開,對自己作為跑者的天賦也愈發篤定了。進入上海體育學院學習后,他提到隊里也有一位他一直當做“假想敵”的隊友。“他成績比我好,我就想努力,有朝一日完成超越。”他還透露,自己非常崇拜中國“飛人”蘇炳添,“經常在網上看到關于他的報道,感覺他非常堅定,為了能更進一步付出很多。戰勝了很多實力強大的對手。”
在正式參加2019蒸蒸日上迎新跑之前,王紅偉也了解一番自己可能將要在那條“上”字型的賽道中會遇到的對手。從他的語氣聽起來,似乎胸有成竹。“我的瞬間加速能力應該是我的優勢。”聽到這句話幾乎就可以看見他在臨近終點的直道上奮力沖刺的身影,“還有我的技術動作很標準,能幫助我取得更好的成績。”準確高效的跑步動作就是用較少的耗能實現最大的效益,正如跑步這種最純粹直白的運動卻能實現直擊心靈的作用,奧卡姆剃刀一般的跑步哲學讓少年的腳下步步生風。
王紅偉說,2018年是他開始嘗試路跑的元年,2019年的第一天他選擇在蒸蒸日上迎新跑起跑也是想要謀求一個積極的寓意。“明年我還會跑更多的半馬賽事積累經驗,爭取在后面完成全馬。”